首届中国产业链创新发展峰会
产业链一条龙推进
——在首届中国产业链创新发展峰会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
于俊详
(2020年11月27日,北京)
尊敬的曹院士、各位领导专家、各位来宾:
大家好!
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以前,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外部环境下,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对我国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当前保护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下,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通过繁荣国内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动力,带动世界经济复苏。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
从产业链循环的角度分析,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都会产生需求,所以经济循环,要特别关注产业链循环,关注产业链相应环节的市场需求及技术供给。
我们知道,工业基础能力不强,严重影响主机、成套设备和整机产品的性能质量和品牌信誉,制约我国工业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成为制造强国建设的瓶颈。所以要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首先要夯实工业基础,提升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应用是提升基础产品质量和可靠性的前提,是促进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 料、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四基”发展的关键。从2017年开始,工信部组织实施重点产品、工艺“一条龙”应用计划,以需求为牵引,针对重点基础产品、工艺提出包括关键技术 研发、产品设计、专用材料开发、先进工艺开发应用、公共试验平台建设、批量生产、示范推广的“一条龙”应用计划,促进整机 (系统)和基础技术互动发展,协同研制计量标准,建立上中下 游互融共生、分工合作、利益共享的一体化组织新模式,推进产 业链协作。“十三五”期间,十六条龙全部以第三方机构组织推进,比如中国企业联合会承接的IGBT器件等多个一条龙,我单位……承接的……一条龙等……
工业基础能力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产业链不同环节的协同推进,一条龙工作的推进也还在继续,我们期望以大家共同的努力能够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贡献一份力量。
最后,预祝“首届中国产业链创新发展峰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首届中国产业链创新发展峰会
首届中国产业链创新发展峰会筹备工作
——在首届中国产业链创新发展峰会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
陈玉涛 中关村中企慧联先进制造产业技术联盟理事长
(2020年11月27日,北京)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院士、各位来宾和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好!
接下来我来介绍“首届中国产业链创新发展峰会”筹备工作的进展情况。
本届峰会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为主题,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主办,中关村中企慧联先进制造产业技术联盟承办,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工业和信息化科技成果转化联盟协办,中国轴承工业协会、中国电器工业协会、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机械科学研究总院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机械工业规划研究院、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北京石墨烯技术研究院等单位作为支持单位。届时,二十余位两院院士将围绕“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进行演讲,多位专家和企业家进行报告。
峰会的会议内容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主旨报告:立足强化工业基础,推进产业链创新发展。
2.院士报告: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3.产业论坛:举办“推动航材产业链创新、助力军民融合大发展”、“保障锂电产业链安全、加速国内大循环格局”、“提升医药产业链水平、凝聚健康发展新动力”等3场分别针对航空材料产业链、锂电新材产业链、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链创新发展专题论坛。
4.《工业基础发展指数(2020)》发布。
5. 一条龙示范企业授牌。对工业和信息化部同意的工业强基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耐高温叶片一条龙示范企业、传感器一条龙示范企业、高性能难熔难加工合金大型复杂构件增材制造(3D打印)一条龙示范企业授牌。
6. 工业强基一条龙示范企业闭门研讨会。
本次峰会拟邀请有关部委和行业协会领导,院士及专家,工业强基一条龙应用示范企业和中国500强企业,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及会员企业,投资机构,主流媒体等单位代表500人出席会议。峰会将于2020年12月18日全天北京香格里拉饭店二楼新阁大宴会厅举行。欢迎大家的参与、感谢大家的支持!
最后,我们相信有大家的鼎力支持,“首届中国产业链创新发展峰会”定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首届中国产业链创新发展峰会基本情况介绍-史向辉
首届中国产业链创新发展峰会基本情况
——在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
史向辉 中国企业联合会常务副理事长
(2020年11月27日,北京)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各位来宾和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很高兴向大家介绍“首届中国产业链创新发展峰会”的有关情况。
2019年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2019年8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研究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问题、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问题。习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根据各地区的条件,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完善空间治理,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要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
国际贸易环境挑战和全球疫情影响下,保产业链供应链显得尤为重要。2020年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召开会议,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研究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2020年5月22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对今年发展主要目标和下一阶段工作总体部署中明确加大“六稳”工作力度,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2020年7月21日下午,习近平在京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在当前保护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下,要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通过繁荣国内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动力,带动世界经济复苏,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201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接近100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万美元大关 按照年平均汇率折算,我国经济总量达到14.4万亿美元,与日、德、英、法四国国内生产总值之和大体相当,稳居世界第二位 第二产业增加值386165亿元,制造业增加值连续10年稳居世界首位。我国是全球最有潜力的大市场,具有最完备的产业配套条件,是推动全球制造业持续增长的重要引擎,工业基础能力提升显得更为紧迫,需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
为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全会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建议,谋划“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和二〇三五远景目标,加快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坚持创新驱动,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加强“六稳”“六保”工作力度,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保障我国产业安全和国家安全,持续推进工业强基工程,巩固2017年-2019年工业强基重点产品、工艺“一条龙”应用计划工作成效,加快工业强基成果推广应用,建立长效沟通机制及产业链间跨界协同创新机制,增强产业链韧性,全面塑造产业链发展新优势,我会在有关各方的支持下,定于2020年12月18日在北京举办“首届中国产业链创新发展峰会”。
各位朋友!我们对本次论坛十分重视,已经做了大量筹备工作。我们相信,在各单位、500强企业、一条龙企业与媒体朋友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首届中国产业链创新发展峰会”一定会取得圆满成功。
最后,再次感谢大家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谢谢大家!
首届中国产业链创新发展峰会
中国产业链创新发展情况
——在首届中国产业链创新发展峰会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
曹春晓 中国科学院院士
(2020年11月27日,北京)
各位来宾和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刚才前面同志介绍了“首届中国产业链创新发展峰会”的有关情况,我主要讲一讲中国产业链创新发展的相关情况,比如国家科技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制造业创新中心。
一、科技计划
我国拥有完整的科技政策体系,十三五期间也做了大量的工作。2015年1月1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根据国家战略需求、政府科技管理职能和科技创新规律,将中央各部门管理的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整合形成五类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分别是: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基础研究和科学前沿探索,支持人才和团队建设,增强源头创新能力
(2)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产品和重大产业化目标,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在设定时限内进行集成式协同攻关
(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对事关国计民生的农业、能源资源、生态环境、健康等领域中需要长期演进的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以及事关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重大国际科技合作,按照重点专项组织实施,加强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研发布局和协同创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领域提供持续性的支撑和引领
(4)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通过风险补偿、后补助、创投引导等方式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运用市场机制引导和支持技术创新活动,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资本化、产业化
(5)基地和人才专项,支持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和能力提升,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支持创新人才和优秀团队的科研工作,提高我国科技创新的条件保障能力。
“十三五”期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陆续启动了59个试点专项、6个试点专项。
2016-2018年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陆续启动了42个重点专项、6个试点专项,包括3720个项目,由1414家院校/单位/企业承担。
其中,2016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了36个重点专项、6个试点专项,共计1172个项目,由560家院校/单位/企业承担。2017年42个重点专项、6个试点专项,共计1304个项目,由678家院校/单位/企业承担。2018年公示的51个重点专项、6个试点专项,共计1244个项目,由713家院校/单位/企业承担。
二、国家重点实验室
截至2018年12月,正在运行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共274个,试点国家实验室11个。截至2018年12月,在运行的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共38个。
根据最新的不完全统计,在运行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不少于322家,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不少于41个,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不少于17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不少于217个,国家实验室(含筹备)不少于20个。
三、制造业创新中心
2016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发布《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提出了“十三五”、“十四五”期间的制造业创新体系目标、路径及保障措施,旨在通过组织实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加快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全面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随后工信部发布了《关于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和《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升级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条件》,为制造业创新中心工程具体落地提供了政策依据。
2018年5月,工信部发布了《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考核评估管理办法(暂行)》,明确了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考核评估办法。2018年9月,工信部发布了《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领域总体布局(2018年新增)》,指明了“十三五”后期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方向。
“十三五”期间,工信部共批复了16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建设,遍及全国10个省份及直辖市,涉及汽车、机器人、轨道交通、农机、医疗器械、新材料、增材制造、集成电路、电子、传感器等多个高端制造领域。
虽然在不断投入,各项创新主体在推进中,创新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产业链的创新还需要政产学研用金各方持之以恒的共同努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最后,预祝“首届中国产业链创新发展峰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